近日,广州新济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丹麓资本独家投资。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公司自有特色新药管线开发、高端复杂制剂CRO服务和可溶性微针药物医美生产线的建设。
广州新济药业是一家面向全球、从事高端复杂制剂研究和改良型新药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依托可溶性微针、凝胶贴膏、吸入给药等特色制剂技术平台,专注于构建具有高技术壁垒的药物系列,在专利创新制剂研发领域深耕,已成功合作开发多款新药,成果显著。
公司创始人吴传斌博士是国内药物制剂领域知名专家,历任三届国家药典会委员,并以首位中国科学家身份入选美国药学科学家协会会士。吴博士在学术领域发表论文300多篇,并在近期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 2020),同时拥有丰富的产业化经验;曾在Johnson amp; Johnson、Novartis、Watson(华生)、Actavis(阿特维斯)等国际知名药企担任高级研发管理工作,对项目产业化拥有独到见解;负责开发的创新药、仿制药有十多个在美国和中国上市。
近年来,新济药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已建成近万平方米的药物制剂研发中心。新济药业自主研发的全新微针芯片生产系统,拥有国际专利,达全球先进水平。该系统采用自动快速微灌注印制技术,将不同规格、不同参数的材料快速高效稳定地制备成可溶性微针芯片,在国内率先实现可溶性微针芯片的批量生产。
其中的分步成型制备微针芯片工艺技术,有效避免了药物在生产过程中扩散到基层的问题、能确保药物有效传递到药用部位;新型制剂配方技术,解决了可溶性微针难以刺穿角质层、不能快速溶解释药的技术难题;采用完全不同于现有通行的正压和离心原理的正负压微灌注成型制备微针技术,实现了制备模式的精密调控,可连续、批量生产可溶性微针贴片。
新济药业目前有包括多肽及生物大分子蛋白、疫苗药物和小分子等多个微针药品项目在研,这种新颖的给药方式最大的优势是给患者带来良好的用药顺应性,减少注射给药的痛苦。
此外,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微针制剂也有独特优势:
安全性方面:微针局部给药能减少系统暴露,免疫治疗药物全身给药由于脱靶效应常导致一系列毒副作用的发生,利用微针局部给药的特点,能减少系统暴露,只需要相对较低剂量的药物即可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可以降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的风险;
有效性方面:微针给药能高效激活皮下免疫系统:皮肤表皮中大量的抗原提呈细胞在接触到抗原后可激活免疫系统,发挥免疫效应。使用微针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进行结合,通过打破皮肤角质层屏障实现免疫系统的快速应答,以较低的剂量获得高滴度的抗体。
同时,微针便于活性大分子类药物的运输、存储、和递送,如白蛋白、PD-L1、GLP1、mRNA、DNA和灭活疫苗。新济药业通过设计不同的微针结构,如双层微针、核壳微针、光热联合治疗来控制疫苗释放动力学或提高免疫应答;同时也验证了和其他疗法的联合用药的前景。
“我们做微针经皮给药,不单是为了做一个高科技制剂技术,而是为了满足众多患者的需求。随着新冠疫情的全球发展,包括mRNA疫苗在内的各种疫苗微针贴片的自主给药,将会成为越来越多防疫人群的首选”,吴传斌博士说。对未来公司的产品布局,吴传斌博士表示:“我们将在高端复杂制剂和改良型新药赛道发力,在经皮给药尤其是微针透皮给药技术上发挥优势,充分利用投资人给我们的资金支持,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解决患者痛点的产品。”
丹麓资本董事总经理李洁博士表示:“制剂创新也是医药创新的重要途径。我们非常认可新济药业在药物制剂创新特别是透皮给药方面的愿景和特长。期待可溶性微针产品未来能尽快上市,这将显著改善患者对于大分子药物的依从性、提高药效并带来良好的用药体验。我们非常高兴与这支优秀的团队合作并助力新济药业实现新一轮的增长”。
丹麓资本专注于创新性医疗技术企业的早期投资,核心管理层和投资团队来自于国内知名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创始合伙人陆勤超和苏震波均具有近二十年医疗产业与投资经验;丹麓资本目前管理多支人民币基金和一期美元基金,基金投资人包括知名市场化母基金、资产管理公司、政府引导基金、产业资本、家族办公室、知名上市公司等。
广州新济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始创于2007年,是一家创新制剂和改良型新药研发企业,专注于创新制剂新药、高端仿制药、药物质量研究、药物稳定性研究以及咨询服务等业务模块。其核心研发人员由具有医学、药学、化学背景的博士、硕士组成,硕博比例超过35%。目前,新济药业集团拥有6大制剂技术平台,并获得公开专利和授权专利100余项。其可溶性微针透皮给药技术是集团当前的重点布局方向之一,并在2017年成立广州新济薇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该药物制剂药技术率先应用于高端医美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全新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系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系统采用自动快速微灌注印制技术,能将不同规格不同参数的高分子材料快速高效且稳定的制造出优质的可溶性微针芯片,并实现批量化生产。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