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板块要火?三大巨头获机构密集调研

来源: 网络时间:2023-02-02 16:55:00   阅读量:10055   
  

春节假期后第一周,快递物流行业受到机构密集关注。近日,YTO快递、申通快递(行情002468)、大云控股三大头部快递公司在披露业绩预告后,受到机构密集关注。其中,大云控股连续三天接待了约250名投资者进行调查。

在机构调研中,上述三家公司均对今年的行业复苏给出了乐观预期,认为2023年不会出现明显的价格波动。YTO快递和大云控股都认为,他们的快递业务今年将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在机构看来,在业务量回暖的背景下,快递公司价值修复进度将加快。

三大快递巨头的乐观预测

2022年是快递行业供需疲软、增长基数低的一年,但这种情况在1月份有所改善。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1月21日至27日春节假期,全国邮政快递行业揽收快递包裹约4.1亿件,较去年春节假期增长5.1%,较2019年春节假期增长192.9%。

需求回暖信号的出现也引起了市场的关注。记者梳理发现,自1月30日以来,国内头部快递公司YTO快递、大云控股、申通快递相继被机构调查。大云控股在1月30日至2月1日三天内接待了三批约250名投资者进行调查,其中不乏博时基金、大成基金、嘉实基金等头部公募机构,以及高益资产、格非资产等明星私募。

在机构调研中,三大快递公司都对今年行业的增长做出了乐观的判断。YTO快递在2月1日的调查中预测,2023年快递行业增长仍有较强韧性,业务量将保持两位数增长。

与此同时,大云控股给出了类似的预判。公司表示,对行业回归“消费需求逐步恢复正常、包裹释放逐步恢复正常、快递服务能力恢复正常”的经营环境持谨慎乐观态度。预计2023年行业寄递业务量增长可能有两位数。

申通快递也表示,疫情放开将带来消费的恢复和快递公司履约能力的修复。预计2023年整个快递行业的单量增速将出现明显回升。

只有申通去年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2022年,快递行业整体承压。数据显示,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1105.72亿件,同比增长2.1%;异地快递业务量完成957.68亿件,同比增长4.00%。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各大快递公司近期披露的业绩预告中。顺丰作为行业老大,依然是最赚钱的快递公司。根据其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60.5亿元至62.5亿元,同比增长42%-46%。申通快递已经走出亏损阴霾。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2.6亿-3.3亿元,上年同期亏损9.09亿元,扭亏为盈。

作为加盟快递行业的第二或第三名,童渊和大云交出了不同的成绩单。其中,YTO快递2022年实现营收约535.5亿元,同比增长18.58%,净利润约39.2亿元,同比增长86.34%。但大云股份净利润为13.08亿元至1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1.44%至增长1.75%;其归属于净利润为12.35亿元-14.1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1.90%至增长1.23%。

据券商统计,顺丰、大云、申通、童渊市场份额分别为10.0%、15.9%、11.7%、15.8%,较2021年分别上升0.3个百分点、下降1.1个百分点、上升1.5个百分点、上升0.5个百分点,市场份额除大云外均有所上升。

利润回升将成为主旋律。

事实上,大云控股业绩下滑也反映了快递行业的现状。2020 -2021年,为了稳固市场地位,价格战和扩张成为行业主旋律。与之相对应的是,2021年快递公司毛利率创历史新低,顺丰、童渊、申通、大云的毛利率分别降至12.37%、8.23%、2.33%、9.05%。

YTO快递曾表示,现阶段,快递行业已从高速增长逐步转为稳定增长,逐步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过去恶性的价格竞争已经难以为继,行业竞争的方向已经从价格竞争转变为价值竞争。

在此轮机构调研中,大云给出的调整策略主要有口碑恢复和控制低价位部分的规模和比例。无独有偶,童渊也提出了注重客户体验等发展战略,最终所有企业都指向2023年进一步修复利润。

对于市场关注的价格,大云控股认为2023年行业价格不会出现较大波动。淡季时,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和网络平衡的考虑,市场价格可能正常波动;进入业务旺季时,一般会和客户协商,通过终端价格交付给市场。申通快递也认为,大规模价格竞争的概率较小,预计2023年行业整体价格将保持相对稳定。

也有机构认为,今年的价值修复也会超预期。浙商证券认为,恶性价格的战后价值修复应该分为三个层次:1)政策控制,2)价格回归,3)利润修复。该机构认为,随着去年二三季度政策的出台,行业价格逐步回归良性趋势。政策和价格修复后,进入了最本质的价值修复层面,即利润修复层面。

安信证券也指出,随着恶性价格竞争不再,行业正在向高质量发展。对于快递公司来说,2022年是竞争分化的一年,这种情况可能会延续到2023年。该机构认为,头部企业仍然可以靠产品和服务提升份额,利润稳定增长。落后企业继续面临压力,关注潜在的管理改善,降低成本兑现,或有机会修复弹性。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关注